2017年7月,上海在浦东新区设立了中国(浦东)知识产权保护中心,开启专利快速审查的“绿色通道”,将专利处理和授权时间缩短一半,从30个月缩短至15个月。
两会期间,上海老品牌的知识产权问题引起广泛关注,不少政协委员对目前存在的知识产权问题提出了看法和建议。
“这几十年内,不少著名的上海老品牌正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。这既是市场竞争的结果,其中也有企业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原因。”上海市政协委员、东方卫视中心主持人骆新对第一财经记者称,在知识产权方面,一些企业由于缺乏保护意识,品牌遭抢注后,经常面临各类恶意侵权诉讼;另一方面,由于历史遗留问题,出现同一个商号、商标被多家经营主体注册、拥有或使用的现象,随着业务扩张,最终矛盾集中爆发,这些都对企业或品牌本身价值造成极大损害。
上海老品牌的痛点
上海永久牌是中路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驰名商标,但现在上海永久除了做自行车,不能再开发其他品类。
“我们2001年收购永久,当想去做品类注册时发现,早在90年代初永久其他品类基本上已经被抢注了。如果我们要做鞋、衣服等衍生品,可以用永久的logo,但得取另一个名字。”上海市政协委员、中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闪对第一财经记者称。
陈闪告诉记者,上海之前有一堆这样的著名品牌其实都可以做IP的衍生品类,但往往在这个问题上有点卡脖子。“中华牌铅笔只授权做木头铅笔,但是现在本身笔这个行业行情已经在下降,企业的业务如果不做转变的话,效益很难出来。”
骆新称,上海著名品牌陷入由于商标等知识产权问题而产生的法律纠纷,并不鲜见。比如上海吴良材与南京吴良材之间的侵权纠纷从2015年一直持续到2018年。如今,南京吴良材不服二审法院判决,现已申请再审。
“很多知识产权案件里最难界定的是经济损失。”陈闪称,一个企业的品牌是由长期的服务投入、成本、商誉的积累而形成的,一些商品品牌被人以近似的商标混淆冲击市场,但是最后只能让对方停产、停止销售。“对国外品牌或者国内一些自主品牌来说,对企业创新的积极性会有很大伤害。”
近年来,上海正以一系列务实举措,大力推进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。2014年,上海与北京、广州一道成为国内首批建立知识产权法庭的城市。2015年1月1日,全国第一家专利、商标、版权“三合一”独立的知识产权局在浦东成立。2016年11月,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成立。2017年7月,上海在浦东新区设立了中国(浦东)知识产权保护中心,开启专利快速审查的“绿色通道”,将专利处理和授权时间缩短一半,从30个月缩短至15个月。
加大惩罚力度是首要
很多政协委员对目前存在的知识产权问题,都建议要加大惩罚力度。
上海市政协委员、极客娱乐传媒(上海)有限公司总裁、极客影业(上海)有限公司总裁陈乐建议,加快建立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,提高知识产权侵权代价。大幅度提高“法定赔偿”金额的上限,并适度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,以真正形成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威慑。
“目前,侵犯著作权、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、假冒注册商标、假冒专利都已经入刑。然而对于恶意抢注商标、专利等以达到敲诈勒索目的的行为还未被纳入刑事犯罪范围。”陈闪说。
目前知识产权的诉讼往往周期漫长,企业往往面临最终商标官司打赢了,但是市场机会已经失去的尴尬境地。
对此,陈闪建议,在知识产权案件中引入仲裁解决。“要短平快地把事情解决,即使我来买,也要有一个公平的价钱,或者市场引导的价格去买,不能你有了商标就坐地起价,或者漫天要价,钻法律的空子。”
骆新也谈到,目前由于历史原因导致部分老字号已经停顿或者实际退出市场,而地方政府由于担心国有资产流失的责任,不敢放手拍卖或者市场化经营。“建议通过严格的国有资产拍卖程序,公开将老字号资源进行拍卖,让老字号的创始人后裔在同等条件下,具有优先购买权,逐步实现老字号回归市场。”
陈闪告诉记者,目前商标、专利等注册与申请复杂、麻烦,成本高,服务的中介机构收费也不便宜,小企业一开始也没有多少的资本来做布局或者投入。
他建议,在针对中小企业专项扶持基金中,特设“知识产权类”的补贴,由政府认定的“知识产权系统服务供应商”给经过评估后有价值的中小企业提供专业的知识产权,包括商标保护、专利保护等服务,企业发展后偿还这笔资金,如果企业发展不顺利就将该知识产权归属基金运营。一方面解决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,另一方面可以将大量闲置的知识产权盘活。